攀枝花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来源:攀枝花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:2025-05-06 选择阅读字号:[ 大 中 小 ] 阅读次数: 0
2024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扎实推动省委、省政府对攀枝花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市委总体发展战略落地落实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搞建设、抓共富、促和谐,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。全市经济总体稳定向好、稳中有进。
一、综合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,2024年攀枝花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1395.24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02.14亿元,增长3.6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.7%,拉动经济增长0.3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增加值790.14亿元,增长6.4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.9%,拉动经济增长3.6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增加值502.95亿元,增长6.8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.4%,拉动经济增长2.4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.6:56.7:35.7调整为7.3:56.6:36.1。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711.75亿元,增长7.3%,占GDP的比重为51.0%。
全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.52亿元,比上年增长5.6%;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.63亿元,增长7.0%;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.32亿元,增长6.5%;米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.57亿元,增长6.8%;盐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.20亿元,增长7.5%。
二、农业
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.82亿元,比上年增长3.7%。其中,农业产值140.23亿元,增长5.7%;林业产值3.53亿元,增长2.8%;牧业产值29.71亿元,下降5.8%;渔业产值2.84亿元,增长2.2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.5亿元,增长10.4%。
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8.8万亩,比上年增长0.2%;油料播种面积4.38万亩,增加0.8%;烟叶播种面积7.04万亩,增长1.1%;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9.23万亩,增长3.1%。
全年粮食总产量26.4万吨,比上年增长0.9%;糖料产量2.49万吨,下降2.4%;烟叶产量1.04万吨,增长1.2%;中草药材产量0.51万吨,增长27.8%;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4.46万吨,增长 5.0%;水果产量74.90万吨,增长10.1%。肉类总产量6.3万吨,下降4.8%。其中,猪肉产量4.45万吨,下降2.5%;牛肉产量0.44万吨,下降7.1%;羊肉产量0.7万吨,下降12.6%。
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20公顷。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7处,总面积13.91万公顷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4.29万千瓦;机耕面积75333公顷。年末灌溉面积46.22千公顷,水利工程数32239处,供水能力15.09亿立方米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.3千公顷,排灌机械保有量12569台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1.53亿元,比上年增长6.5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.2%。
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8户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.3%;实现营业收入2157.30亿元,比上年增长1.8%;营业成本1745.22亿元,增长3.5%;资产合计3107.68亿元,增长6.2%。
全年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5户,实现总产值369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7.5%。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9.72亿元,增长5.5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.6%,其中,民间投资增长8.7%。从三次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.1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.5%,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.2%。从结构看,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.2%,产业投资增长15.6%,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32.5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0.7%。
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84.33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9.2%;房屋竣工面积6.15万平方米,下降87.0%;商品房销售面积82.86万平方米,下降15.4%;商品房待售面积137.63万平方米,增长20.3%。
五、国内贸易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6.0%。按经营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1.63亿元,增长5.8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.33亿元,增长8.3%。按消费形态分,商品零售276.12亿元,增长3.2%;餐饮收入58.83亿元,增长22.1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全年全市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82.09亿元。其中,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215.58亿元,比上年增长5.61%。
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.86亿元,比上年下降45.4%。其中,出口总额22.12亿元,下降46.0%;进口总额7.74亿元,下降43.7%。
七、交通、通信和邮电
年末全市等级公路4650.21公里,高速公路233公里。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666万人次,客运周转量61932万人公里,货物运输量9197.7万吨,货物周转量680471.27万吨公里。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91822辆,其中汽车262233(私人汽车238922辆),摩托车126732辆。营运车辆12328辆,出租汽车1539辆。
年末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.6公里,与上年持平;境内火车站个数15个;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351.7万人次,铁路货运量3818万吨。全年水路旅客周转量1459.97万人公里,水路货运周转量985.41万吨公里。
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9.54亿元。其中,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1.31亿元,邮政主营业务收入8.23亿元。年末拥有邮政局(所)69处。全年报刊发行量1776.72万份,函件26.83万份,快递业务量7439.86万件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.71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161万户。
八、财政、税收、金融和保险
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.58亿元,比上年增长1.3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.92亿元,增长10.9%。
全年税务局组织收入257.76亿元,比上年下降1.4%。其中,税收合计114.72亿元,增长0.5%;增值税53.39亿元,下降9.6%;消费税1.83亿元,增长1.6%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8.28亿元,比年初增长10.6%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1137.07亿元,比年初增长9.6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6.41亿元,比年初增长3.3%。
年末共有保险公司20户。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7.87亿元,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.50亿元,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5.37亿元。保险赔款支出15.32亿元,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7.35亿元,人寿保险赔款支出7.97亿元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年末全市拥有高等学校4所,普通中等学校56所(含中等职业学校4所),小学54所,幼儿园156所;高等学校在校生数28714人;普通中等学校(含中等职业学校)在校生69929人,其中初中在校生35246人,高中在校生23645人,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038人;小学在校生69422人;幼儿在园幼儿数28052人;专任教师总数13853人,其中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305人,普通中等学校(含中等职业学校)专任教师5732人,小学专任教师4476人,特殊教育专任教师38人,幼儿园专任教师2292人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
年末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72434人,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9435人,农业技术人员509人。
十、文化和卫生
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8个;文化(艺术)馆6个,文化站61个;剧场3个;公共图书馆6个,藏书总量105.64万册(不含电子图书)。乡镇广播电视站38个,23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.97%;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。
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22个,其中医院26个,卫生院37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35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,妇幼保健院6个。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1746张;卫生技术人员12443人,其中执业(助理)医师4494人,注册护士5837人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.26‰,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.93%。
十一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6.4%。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%。
全年平均气温偏高,降水量正常,日照时数正常,相对湿度正常。2024 年,我市气候年景总体正常。其中:冬春季冷空气影响偏轻,无强降温天气过程;暴雨过程偏多,强度偏强,共出现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;高温范围小,强度弱,无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;全市气象春旱特重,夏旱严重,无伏旱和秋旱;大风日数正常,但极端大风偏多。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8起,死亡23人,受伤9人。
十二、人口
年末户籍总人口106.26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50.95万人,非农业人口55.31万人。当年出生人口7253人,当年死亡人口6884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.30‰。年末常住人口122.3万人,城镇人口87.40万人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.46%。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000对,离婚登记2588对。
十三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31元,比上年增长4.5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3元,增长6.9%。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上涨0.2%,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.3%,衣着类下降2.0%,居住类上涨0.6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.1%,交通通信类下降2.1%,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3.2%,医疗保健类上涨1.6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.5%。
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82.34万人,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8.14万人,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.61万人,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.46万人,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.23万人。
全年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98人;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18人;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19297人。年末全市拥有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69个,床位6604张;社会福利院3个,床位数380张;敬老院21个,床位数2237张。
注:
1.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正式数据以《攀枝花统计年鉴—2025》为准。
2.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3.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4.公报中林业、渔业、农业机械化、交通运输、邮政、电信、金融、保险、对外经济、财政、税收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、人口、居民收入、物价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