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 站群 今天是:

攀枝花市统计局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 > 统计数据 > 数据解读

2018年攀枝花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

来源:攀枝花市统计局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3-04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 0

  2018年,攀枝花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年粮食生产稳定,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,林业生产健康发展、畜牧业生产稳定,渔业生产止跌回升,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

  一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

  2018年攀枝花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质效提升。第一产业增加值39.7亿元,增速4.0%,居全省首位。启动3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,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新增面积2.1万亩,攀西国际兰花谷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。芒果等农产品深加工取得突破,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,芒果、枇杷区域公用品牌体系进一步完善。新建出口示范基地12个,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,芒果出口突破2.3万吨、增长15%。新创建15个省级“四好村”,米易县、仁和区同德镇成为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、镇,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基础更加扎实。

  (一)粮食生产稳定,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

  1、粮食生产保持稳定。据调查,今年化肥、农药、农膜等大宗农资产品市场货源充足,农资价格稳中有降,种子、种苗准备到位,完全满足大小春生产的各种需要,气候风调雨顺,无大的自然灾害及病虫害,加上农业种植科技的大力推广,大小春粮食作物生产稳定,粮食播种面积4.5万公顷,粮食总产量25.4万吨,均与去年持平。

  2、经济作物喜获丰收。经济作物是农业增产、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,是产业兴旺的核心之一,也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。加大品种改良、立体农业和套种模式的推广,促进了全市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。今年芒果、核桃、石榴挂果面积、盛果面积增加,产量大幅上升,全市水果总产量41.2万吨,同比增长10%。受好气候的影响,蔬菜产量82.5万吨,同比增长5.5%。

  (二)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

  随着造林绿化稳步推进,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攀枝花市实现林业产值1.1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其中林木培育和种植得到大力发展,实现产值7055万元,同比增长9.4%,占林业产值的比重为65.1%,比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;造林产值2069万元,同比增长8.1%;幼林、成林抚育管理产值3671万元,同比增长8.7%;传统的竹木采运相关产业呈明显下滑趋势,竹木采运产值2307万元,同比下降3.3%。

  (三)主要畜产品稳步增长

  1.生猪出栏略有增长,产值持平。生猪出栏55.9万头,同比增长1.6%,猪肉产量4万吨,同比增长3.6%,生猪价格下滑,生猪的生产价格指数为97.96%,生猪产值10.6亿元,与上年持平。

  2.牛羊平稳发展。牛出栏33499头,同比增长1.4%;牛肉产量4311吨,同比增长1.3%;牛价格上涨,产值1.3亿元,同比增长11.7%。羊出栏46.5万头,同比下降0.6%;羊肉产量7155吨,同比下降0.7%;羊价格上涨,产值2.2亿元,同比增长10.9%。

  3.家禽和家兔稳步增长。家禽出栏455.5万只,同比增长2.3%;禽肉产量6303吨,同比增长2.4%;家禽价格小幅上涨,产值4.0亿元,同比增长5.4%。肉用家兔出栏13.7万只,同比增长0.4%;兔肉产量205吨,同比增长1.9%;家兔产值478万元,同比增长6.0%。

  (四)渔业止跌回升

  去年,受二滩网箱拆除影响,攀枝花渔业生产下降较大。随着渔业生产方式调整,今年渔业产品产量逐步回升,价格稳步增长,渔业产值4.3亿元,同比增长1.4%。

  (五)农村消费市场活跃

 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,惠农政策的实施落地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,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,农村消费潜力释放,农村消费市场比城镇活跃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9.6亿元,同比增长11.0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.4亿元,同比增长11.5%,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增速0.5个百分点。

  二、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

  (一)非洲猪瘟影响后期生猪产业发展

  自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,受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,生猪养殖户的信心受损,2018年底,全市生猪存栏41万头,同比下降1.2%,能繁殖母猪3.6万头,同比下降2.3%。据了解,2019年一季度生猪存栏、能繁殖母猪存栏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,生猪补栏量明显下降,这势必会影响一季度的生猪出栏量。2018年生猪产值占牧业产值54.3%,是牧业产值贡献的主要力量,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将直接影响牧业产值,进而影响第一产业的增加值。

  (二)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

 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,特别是在边远山区,耕地条件差,路、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,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短缺。水产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比例大,设施装备差,电力负荷不够,影响生产能力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队伍有所加强,但发展思路还不够活、经营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  三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
  (一)密切监测肉类消费市场,满足居民消费需求。

  一是为确保消费市场稳定,在完善生猪调运规划的情况下,动态掌握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,引导消费者食用其他肉制品;二是及时分析,及时发布信息,让养殖户及时了解生猪的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,引导养殖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,稳定市场心理预期,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,有效地解决养殖户和中间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,避免生产的盲目性;三是大力促进牛羊、禽类、渔业养殖等猪肉类替代产品生产,提供多样化供给,满足居民肉类消费。

  (二)强化资金投入管理,充实农村干部队伍。

 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,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产业融合发展、生产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,提高生产能力。充实农村干部队伍,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,优化村级管理人员结构和素质。加强现有的村干部培训,同时加大选派懂技术、懂生产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,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活力和帮助培养农业“工匠”。